定制化设计一站式临时空间解决方案
高端产品行业领先进口生产线
核心技术装配式移动建筑系统
曾有出版社出版过一套《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》,收录了胡适自打20岁到美国,在7年求学时光里写下的日记手稿,多达17卷。若胡适生活在现代,肯定会每天都在朋友圈刷屏,怒刷存在感。
日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胡适。他不再是书本里高高在上的大师,也有过一段拖延症严重、贪玩收不住的“废柴”时光。不过,后来他与友人“相约不复打牌”,从此将牌瘾戒掉,一改堕落的生活作风。之后的大部分时间,胡适都在认真读书,刻苦钻研。
巴金:日夜热望于社会改革的情绪
1920年代,绝大部分留学生是自费出国,汲汲出洋的年轻人基本在20岁上下,多数尚未持家,人生经验不足,冲动行事。他们在见识到他人留学回来时的风光后,不顾一切要求家人出资以求出国。
23岁的巴金便属其中不懂事理的小青年,他为了摆脱传统大家庭,在朋友的游说下,决定开口跟哥哥坦露心声。尽管巴金出生时,正是家族最兴盛之时,但等他成年之后,已走下坡路,甚至入不敷出。为生计所累的当家大哥最先拒绝,希望巴金毕业后能为尽早工作。但巴金“日夜热望于社会改革的情绪”,令他难以被劝服。最后,大哥终于汇钱,巴金也如愿以偿去到法国。
林徽因:恋爱不耽误学习
1920年,年仅16岁的林徽因被父亲带到欧洲去见见世面,相较于其他人而言,林徽因是幸运的,她不必为生计犯愁,只需要好好享受国外的氛围和文化熏陶。她受在女房东的影响下,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继而又被西方古典的辉煌壮丽所激励,决心攻读建筑学。
因为建筑,拉近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距离,有着共同爱好和共同志向的两人一拍即合,于1924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。男学霸和女学霸的结合除了会擦出爱的火花,也在事业上有着相同的追求。1928年,林徽因和梁思成修成正果,正式结为夫妻。
民国时期的留学精英大多选择回国,愿意在乱世中博弈,谋求国家和自己的出路。
如有其他留学疑问
欢迎添加QQ1900250077 或个人微信号
liuxuemm1
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你答复~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返回